乐清佛学网首页 图书馆 乐清佛协 人间彩莲 青莲图书馆 走进佛门 青莲社区
  佛教藏经
  藏外佛典
  佛教各宗
  佛教诗词
  图像法典
  声乐法典
  每日一偈
  佛学典故

 

14、律疏部·论疏部(lushu) [第40-44卷] (T1804-T1850) 乐清佛学网  >  青莲图书馆  >  14、律疏部·论疏部(lushu) [第40-44卷] (T1804-T1850)
(2259) 瑜伽论问答 (7卷)〖 多武峰增境贺圣 造 〗瑜伽论问答卷第三
编辑:eastwin    来源:乐清佛学网   时间:2012-02-29 23:28:53   浏览:0

  瑜伽论问答卷第三(论第五十四)
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第二百七十九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八日)。
  问。说于地等四大种建立五种之中依止生建立云。若物等者。既是等而不可得。不应道理。破何人何云义。云不应道理等乎。答。此破小乘萨婆多云。于此处所。彼法自相隆不可得。然必有之义。大乘瑜伽如此云也。问。彼小乘意如何也者如是破乎。答。小乘者云。一切色聚必有四大种。如一石中。水火风大相虽不可得。然极微必有。为破此义。如此云也。问。然破此义。云若物等者物既等而不可得不应道理之意如何。答。破意云。若必有体。与地大种体应等同。如地大种。其体可得。而云不可得。其不应道理问。如小乘者云。一切色聚必有四大种。大乘既破。在如何欲云乎。答。大乘者云。若于此处色积聚中。有彼大种及取造色自相可得。当知此中即有彼法。若于此处彼法自相都不可得。当知此处无有彼法意云。一切色聚或具一切大。或具二大。或具三大。或具三。或具四大。如此不定。非一切色聚必具四大种。随其所具大种多小。即有所造诸色不同。若无能造及可造色。随名无之。问。小乘者云。如一石中。地大相显。余三大种其性隐有。尤应道理。如大海中。大海中。大海中大相显。余三大种其性隐有。如此四大互不相离。涅槃经中具说此义。何破小乘一切色聚四大义。答。今据瑜伽论。若会涅槃经。彼应随转门。虽大乘经。其中或有说小乘义。苏多览言分别意趣。阿毗达磨依法相说。故涅槃经作此说。须依论家安立道理。问瑜伽论立种子现行。如一石中。地大现行。余三大种有其种子。此义何咎。答。彼论大旨。一切种子含阿赖耶。未曾说有种子被含于色法中。故不可用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第八百八十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九日)。
  问。于地等四大种有五种生之中。何名种子生乎。答。论文说曰。谓所有色各从自种子所生。答。论文说曰。谓所有色各从自种子所生。如坚鞭聚。或时遇缘便生流湿。流湿遇缘生坚鞭。不暖生暖。暖复生冷。不动生动。动生不动。如是好色恶色等差别应知是其种子生也。问。何故如是说名种子生乎。答。景法师曰。谓所有色若从赖耶识中识诸色种生。由有自种子故。遇缘变记。如水寒成水坚成地。如水遇火便成流湿即成于水意云。一大种中有余三大种子。各有其种子故。遇缘变现从各自种子变现而生。名种子生问。若云一大种中有余三大种者。即同藏婆多云。一石中有水火风。虽相不显现。然有。其萨婆多疑前既破已。何还用之。答。论次下文遮此疑云。由如是虽自相。然有其界。从彼彼色法差别而生。名种子生景法师帖释云。前破小乘彼石中有水火事。今明于坚石中有水火等种子各有其界。故无过也意曰。小乘石中余三大种。相虽不现。必有其事。但非赖耶所含种子。故前破已。今明石中水等种赖耶所含。不同小乘。故无过也问。见论现文。不云赖耶所含种子。何以恣云赖耶所含。简异小乘。答。论始文云各从自种子所生。又末文云然有其界。始自种子末文界者。是指赖耶。论文明白。何不信受。问。小乘宗云。一坚石中有作三大。虽相不现必有其事。中中被云。今大乘说。于坚石中有种子。然其种子赖耶所含。专无所诠。所以然者。一发五尘赖耶分。既为赖耶所变为已。一坚石中余三大种。与地大俱赖耶所变。故不可言于一石中地大现行余三种子。一念赖耶所变石中。不可分别已变未变大种别故。答。虽赖耶识中含一切种子。然于起现行。随缘不定。或变现地大。或变现水大。或随现余二。如是不定也。且如一石中。变现地大种。不变现余三。于其不变现。且说无彼法。而小乘宗云。相虽不可得。然必有极微。犯自语相违。亦有大过失。既相不可得。何处有极微。若其有极微。不可应不可得。极微本无实。以惠假分别。有何处极微。云必有极微非唯违自语。更有此过失。故小乘所立不可依用耳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日)。
  问。说于四大种有五种生中种子生云。由如是等虽无自相。然有其界。从彼彼聚彼彼色法差别而生此文意何。答。论次文云。如坚鞭聚。或时遇缘便生流湿。遇缘复生坚鞭。不暖生暖。暖复生冷。不动生动。动生不动。如是好色恶色等差别意云。坚鞭石中。地大种显。其地大种遇缘生火。江河等者中。水大种显。其水大种遇缘生地。大火聚中。火大种显。其火大种遇缘生冷。如是遇缘互相转变。由如是等变转不定。如一石中。虽无余大自相可然。有余大其种子界。从彼彼聚彼彼色法差别而生问。地大增盛聚中。有余三大自性。水大增盛聚中。有余三大自性。如是四大种互不相离者。是小乘萨婆多义。大乘不可用。何此云虽无自相有其界。答。记文有二师释。一测法师云。今此文意合有二意。一随转理门。二真实理门。随转门意。地中亦有生三大能。名为种子。真实门意。赖耶识中具四大种种望现行。不一不异。坚性中有流湿种子。故此文意双举二门。或可且依随转门说二基法师。此据经部。非大乘义。石中虽无二大之相。然本识中有其种子。遇缘生三大。就就大乘解就此二师释。案论文意。一相可云小乘义也。多亦应云大乘义也。问。小乘者云。如一石中。水火风大虽无自相。然极微。大乘宗说。如坚鞭聚。遇缘生水。不暖生暖。不动生动。如是四大互相转变。虽无自相。然有其界。二义何别。答。小乘地中生三大能。名为种子。大乘本识具四大种。种子遇缘生余三大。故大小别。若然。附大乘。凡四大种赖耶相分。变相分时。四大同时皆所变为。故一石中应有四大。何余三大赖耶所含未初变现。答。赖耶虽含四大种子。随缘处处变不变异。一坚石中。先变现地。其余三大含在赖耶。江河等中。先变现水。其余三含在赖耶。如是随处处有异。四大种子虽等含在。随缘变现有差别耳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二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二日)。
  问。说由四大种力所造诸色生云。由三因缘。一士夫用故。二业所作故。三由胜定故且除前二。胜定力所造诸色生方何。答。论文说云。胜定力故。先起大种。然后造色变异而生是胜定力故。所造色生义也。问。由四大种所造色生。是倒道理。若胜定力所造色生。非四大种生所造色。何由大种所造色生中。列此胜定力所造色乎。答。虽由胜定生所造色。离四大种不可独生。要须胜定中先起四大种。由其四大种乃生所造色。故列四大种生所造色中。加此胜定力生色因缘问。若其色界定。应先起四大乃生所造色彼色界系中有四大种故。入无色定起定果色者。先起四大种后生所造之义不可成。彼无色界中无四大种故。答。其亦先变为能造四大种。由其四大种乃生所造色。虽无色界定。非不起大种。问。彼界无大种。何以为本质先变为大种。答。缘色界大种以为其本质。变影像大各。此像大种生所造诸色问。若缘色界四大种为本质者。其本质既是色界法。从彼本质所起影像。亦应色法界法。入无色定者。不可用之起定果色。若尔。无色定应无定果色乎。答。本质虽是色办系法。然无色定力变其影像故。其影像四大所造诸色等。名无色定果。问。凡界地法。下能缘上。上能厌下。故宁应有下以界定缘无色界。住无色定不可缘下色界系法。何入无色定缘色界四大。答。厌下地法欣上地法。实下缘上。上亦厌下。此为嬉戏。或为利他。起定果色。能缘下不以为妨。问。若尔。何不缘欲界法以为本质。必缘色界。答。小乘等说。无色界心不缘欲界。以极远故。答大乘中可缘欲界。若依小乘。非无此义。问。小乘所说其义显然。大乘由无色界心能缘欲界。答。于无色定得自在者。恣缘色界。亦缘欲界。约不自在者。小乘云不缘。约自在者。大乘说亦缘。
  伽第五十四。种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三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五日)。
  问。定自在所生色。为四大所造。为四大所种所造。答。设尔何失。问。二俱有过。若言四大种所造。何瑜伽论第五十四云。法处摄胜定果色。唯依胜定。不依大种。若言非四大种所造。何论云。定所行色若依此系定。即依此系大种所造乎。答。非业果四大种所造。云唯依胜定不依大种也。依定所变四大种故。云若依此系定即依此系大种所造也。故虽有二文。其意不别也。问。依定所变四大种生定自在所生色方何。答。论文说曰。胜定力故。先起大种。然后造色变异而生记文释云。今此定中。初念先起大种唯为坚湿暖动。后刹那中方为造色。云依定所变四大种生定果色。作法如此。问。其定中初念先起大种。何处有种。答。入定初刹那缘业果大种。以为其本质。随顺此本质。发影像大种。此此影像大种为能造大种。造化定果色。故先起大种似业果大种之影像大种。问。有业果大种色界四禅定。缘业果大种为本质可然。如无色界定。无业果大种。缘何为本质。发影像大种。答。色界四大种缘以为本质。于彼变影像。能造定果色。问。本质四大种既是色界系。其影像大种亦应色界系。色界系大种以为能造故。所造定果亦应色界系。何名无色定所发定果色。答。本质四大种虽实色界系。然影像大种无色定所变也。故随能变定判无色界系。故记文云。入无色定起定果色。无色界系问。凡能造大种与所造诸色。几同时也。不可有前后。何云先起大种然后造色生乎。答。下界报色能造同时。定所变色非必同时。故记文曰。非定起色大与造色必同时起。若是定色大种别时问。先起大种未生造色。其四大种无色香等。若言无者。何处大咱暂无色香。若云有者。大与造色即为同时。不可异时。答。记文云。定中初念先起大种唯为坚湿暖动。不为造色。后刹那中方为造色。以此文见。初念起大种。唯有四大性。未有其造。然不责齐下界报大造。问。其坚湿暖动是触尘所摄。即四大所造。若有此四性。即大种同时。何云定果色大造异时乎。答。可思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四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五日)。
  问。建立中有必有道理。有论文云。不应如影。彼不灭故意云何。答。记文释曰。外人难云。如天上不灭。即水中影生。死有灭已。生有始生。是故不同意云。依天月有。水中影现。待死有灭。生有适生。法喻不齐问。死有灭处中有续起。中有传心令至生有。应彼难势。可显中有道理。而今答云。死有灭已生有始生。但显死生二有续起。不显死生二有中间必有中有。何如此答乎。答。案此答意。见水中月。必依天月。若天月灭。水月随灭。死生二有不同此喻。死有不灭。生有不现。死有灭时。生有即现。以法配喻。法喻不齐。汝难无用问。遣难虽实尔。中有义不显。何但如此答乎。答。其文言促故。不见中有义。然细案文相。必可有中有。云死有灭已生有始生故。云灭生故。云灭已之暂间绝。云始生之前。亦可有间绝。以其二间绝欲为中有也。不云才死有灭生有即生。故敢作此释耳。
  伽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五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六日)。
  问。说起定果色者于五尘中有起不起之差別云。彼于彼香等生阙故。又无用故此显五尘中何尘起。何尘不起。如此云乎。答。此显香味二尘不起之由。起余三尘自被闻也。问。尔其显香味二尘不起之由。云生因阙故又无用故之意何。答。凡起定果色者。必缘业果法为本质。于其起影像者也。而色界中可灭香味二尘。本业生因阙故。本无香味二尘。无业果香味故。无可为本质。以无本质。亦不起影像香味。设不待本质。以定自在力可起香味。彼无能缘鼻舌二识。不可用故。不更变起问。如无色定。起定果色。起能造四大种。次起所造诸色。彼界虽无业果四大种。然以定力要先起之。准此色界虽无香味。以定力起。有何妨难。答。其前文中云又无用故。云无用之处。既通此难。彼无色定要起四大种。为可有用也。为从彼四大种造余色声等定果色要先起其能造四大种。而于香味。无能缘鼻舌二识。为令谁用。起之。故不可起。问。凡定果色者。变起二二界一切色法也。其香味二尘设色界不用。故欲界有情等尤可受用之。何色界不用。于欲界不起。答。诚虽定自变起一切色。于无其本质。犹不能变起。以色界系中无果报香味。无可为本质。无可为本质。于欲界不变起。问。设于欲界等欲起定果色。即缘欲界法可为其本质。何从色界中无本质香味。于欲界有情不变起香味。答。凡无色界以极远故。不缘欲界。欲界虽有果报香味。无色定心不可缘彼以为本质。故于欲界不变香味。问。若于欲界不变香味。何仁王经云。时无色界雨无量变大香华。岂非于欲界变起大香耶。大香既变起。亦可起大味。又华严经云。菩萨鼻根闻无色界宫殿之香。非定所变香闻何处香乎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六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七日)。
  问。定通自在者。于一切色法自在变现者也。然者。色等五尘皆能可变现乎。答。瑜伽第五十四云。法处所摄胜定果色。当知唯有显色等相以此文见。唯可变现显色等相。于香味等不可变现。问。何故唯变现色等相。不变香味。答。记文释云。当知唯有显色相者。由彼行者本取定外青黄等显色。入定观察变现相分似彼本质。名显色相变现显色。以此可见。不变香味。即论文云。谥彼香等。生因阙故。又无用故意云。色界无报香味。可减香味。生因阙故。又无能缘鼻舌二识。故变香味。可无用故。故定果色不变香味问。色界设无业果香味。定果自在力变为何妨。如无色定。无报四大。定自在故。先起大种。次生造色。色定可然。无报香味。定自在故。堪变香味。何云生因阙不变香味耶。又自色界中无鼻舌二识。不用香味耳。欲界众生等尤可用香味。何为此众生不变。是业果法。色界既无业果香味。何为本质变定果色。定果色本质既阙。亦于欲界不变香味。然无色定虽无业果四大种色。而有无漏四大种色。此为有造生定果色。色界非非唯无报香味。亦无无漏香味种等。故不为例。问何故色界无无漏香。答。记文曰。以无用故。故无无漏。意云。无色虽无业四大种。而有无漏四大种者。以有用也。以界亦无无漏香味。以无用也问。欲界既有业果香味。此为本质可变影像。何从色界无报香味。云无本质不变香味。答。凡本质义。自赖耶中所有种子。名为本质。欲界设有业香味。色界赖耶所不含藏。非己所含。不为本质。故虽欲界有报香味望色界定。彼非本质。既无本质。变起影像。问。然无色界本识中。无所含四大。何为本质变起影像生定果色。答。其缘色界业四大各以为本质。于其变起影像四大生定果色。问。尔有例种。如缘色界业四大种以为本质。于彼即变影像四大。应缘欲界业报香味以为本质。于其即变影像香味。何无本质不变香味。答。色无色界俱是定地。故无色定缘色界系业四大种。以不为本质生定果色。欲界是散也。色界是定也。故色界定缘欲界业果香味以为本质。问。尔色界定不变香味。彼无色定如何欲云。答。凡定果色不变香味。色界定尚不变香味。况无色定何变香味。问。尔何仁王经云时无色界雨无量就大香华乎。既雨大香。亦应雨大味。答。可思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七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十九日)。
  问。既说定自在所生色四大种所造·非四大种所造二义差別云。然从缘彼种类影像三摩地发故。示说彼大种所造此为显四大种所造。为显非四大种所造乎。答。设尔何失。问。若云显四大种所造。何云种类影像三摩地发。既云三摩地发。岂定果色四大种所造。若云显非四大种所造。何云故亦说彼大种所造。答。此显非四大种所造也。然次下云故说彼大种所造。非谓业果大种所造。是定所变大种所造问。云非业果大种所造是定所变大种所造意何。答。凡定果色非报四大所造作包。唯定所变大种所造。故云尔也。问。何名业果四大种。何名定所变四大种。今言定果色非业果四大种所造。是定所变四大种所造乎。答。业果四大种者。是欲色界业所感四大种也。定所变四大种者。是色无色界定力所变四大种也。今定果色非彼业所感四大所造。是色无色定力所变四大所造。故云尔也。问。显定果色是定所变四大所造。故云尔也。问。显定果色是定所变四大所造。云然从缘彼种类影像三摩地之文意何。答。彼先缘取业果四大入三摩地。定中还变前所取之大种影像。从此影像生定果色。故定果色从缘影像。三摩地发问。若先缘业果大种。次变影像。从其影像生定果色。寻其根本。既在业果大种所造。何非业果大种所造。答。业果大种生所造色。任运俱时与造色起。非作意力。异熟所为。若定所变影像大种生定果色。不与造色俱。其心有前后。非异熟所为。是作意所为。故业果大种望此定果色。无能造力用。故云非业果四大种所造。问。定所变四大种生定果色。必有前后非俱时样何。答此论同卷上文云。胜定力故先起大种。然后造色变异而生意云。定中初念先变大种种类影像。后从影像变生造色以此文见。大种先起。造色后生。是有前后非俱时意也。问。大种·造色体若相离者。可先起大种后生造色。然大种色·造色体不相离。本是一法。以义别说能造所造虽能造所造。不可有前后。何于生定果色中。有能造所造。是亦无前后生起次第。但能缘心先缘四大种。后缘所造色。随其能缘心。缘变有前后。假说有前后。据实论生起。不可有前后。问。何其能缘心。要先缘大种。后缘所造色。或先缘所造。后缘能造大。有何妨碍乎。答。心性无形相。何先缘何后缘。虽可无妨碍。然能造所造道理。必先能后所。心自存此道理。先缘大种。后缘所造。随其能缘起来前后。说大种所造有前后也。问。设大种所造一念同时可缘。何必前后异时可缘之乎。答。一心中无二惠并起。大种造色不一念缘。问。无一心中二惠并起。是小乘义也。今大乘说。五识俱时各缘自境。尚于五识说俱时起。况一念中何无缘变大种造色。答。五识有别体。各缘自分境。于有体法。俱时起无妨。然今第六识入定一念时。二法一时缘。不可有此义。故先可缘一后亦缘一法。大处与所造不可一时缘。问。若如此云时。即见定果色非种所造。然此论次上文云。若依此系定。即由此系大种所造。此文何通。答。其于定所变四大种影像。有地地差别。谓入初禅定。即于初禅地业果四大种。变影像四大令造定果色。乃至入第四禅。即于第四禅地业果四大种。变影像四大令造定果色。如此随地地变影像四大。云即依此系。非谓云然故依彼地地系业果大种。问。于有四大种色界四禅定。即应于自地业果四大种变影像大种。彼无色界定无业果大种。缘何处大种变影像大种。答。无色定自无业果四大种。还缘色界系业果四大种变影像大种。若尔何不犯隔界变之过。答。虽缘色界系业果四大种。非缘他赖耶所含四大种。彼无色阿赖耶本含三界种子。于中缘色阿赖耶所含四大种。于其四大种影像大种。是则但缘变自界阿赖耶所含色种。非缘他色业四大种。无隔界变过。问。若尔。无色界阿赖耶可有欲界系种子。应缘其欲界种子赖耶中业果四大种亦变为影像。何不云缘彼。但云缘色界。答。云之可有二。一云。不缘欲界。以极远故也。二云。缘欲界自阿赖耶中。有欲界种故。问。且附第二义。既自阿赖耶有欲界种子。即缘此种子应变为影像。何前前但云缘色界大种。何又云极远故。答。极远故不缘。是小乘所说。三乘通所学。今云缘欲界。唯是大乘义。不可传辄诹话。故前前云缘色界四大。不云缘欲界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八条。第四遍(永观二年正月二十日)。
  问。法处所摄中定所行色。有对等三种色中。何色所摄乎。答。是无见对色所摄。故论文云。当知此色无见对问。定所行色为他受用。有实体者也。眼识受用边摄有见有对。含识受用边摄无见有对。何不如尔摄。摄无见无对。答。此色本生时。从心所发故。为法处摄。他人受用边虽实眼所见。然不望其人为有见有对。故记文释。从本生时。是定心发。故法处收。其为他用。虽亦眼见。不望此人为法处摄问。若望能发。定所行色为法处摄。凡外五法皆应法处。是阿赖耶所变相分。望能变心。应法处摄。彼既不尔。何定果色望能发心为法处。答相分五尘虽望赖耶为其所变。然五识身亲缘变故。望能缘为有见等。今定果色望他受用。虽眼可见。约能发心。非眼所见。故寻根源望能发心为法处摄。他所见闻非其自体。故不望彼为五尘摄。问。定果色体有何异相。不望他人为五尘摄。答。记文释云。以从定心所变色体之是微细。不据处所非业所造。故非有对意云。定果色体微细非□。不据色声香味等处收业所造。故非有对问。若微细故非色处等。界色等皆微细应非有对。答。色界色等虽实微细。是业果所感。体质有处。故摄五尘为有见等。定果不尔。故不为倒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八十九条。第四遍(永观二年正月二十四日)。
  问。有论文作问云。眼耳所行善不善色。彼何因缘成善等性答文云。由耎中上品三种思差别故。一加行思。二决定思。三等起思此答意何。答。耎品思者即加行思。中品思者即决定思。上品思者即等起思。色声二尘由此三思成善等性。香味触三不由三思。非善等性问。尔何次文云。若善不善身语表业。当知上品思为依止故。有发善不善业乎。以此文见。但由上品思。云等起思一色声二尘可成善等性。何云由三种思成善等性乎。答。由三思故成善等性。是泛道理。然非谓依乍三种思。依三种中等思一。色声二尘成善等性论文既有差别故言。其差别者。三思中。有可思不可依思之差别故记文云。今随成善恶。必依等起思。是上品思故。不依加行思及决定思者。是中下品故问。若尔。何同记次下文云。此中由三思发故。色声成善恶表业。余香味等非三思发故。不成善恶性乎。答。是颇叵思。今聊会释。彼犹且乘论上文云由耎中上品三思差别故云故文势。凡为说置三思道理。云由三思发。然案正义。但由等起。思。问。记文释云。加行思者。谓远欲起此事之思。决定思者。必作此事之思。等起思者。因等起也见记文释云。前二种思非不发业。释加行思。既云欲起此事思岂非发业思。释决定思。既云必作此事思。是亦发业义。何云不由前二思但收等起思成善等性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二十七日)。
  问。说一切色法绵刹那灭云。诸行才生。即寻坏灭。现得故此为破有异执。如此云也。为破何人。何云异执。如此乎。答。记文释云。此破正量部。彼云。内色身及命根等初生时名生。后死时名灭。其中间恒住。为破其中间恒住执。云现可得故也云。问。尔为破其中间恒住执。云现在可得故之意何。答。记次文云。尔破亦许灯光电等及心心所刹那生灭故。即举此共所许事为证故。云现可得故意云。世间现见。灯光电等及心心所刹那生灭。我汝共许。如此法刹那生灭。现可得故问。论文但云即寻坏灭现可得故。不云灯光及心心所刹那生灭。何今记文恣举此论。答。论文狭故举此喻。记师案意。寻彼本许。深探论意述作细旨。是例事也不可为失。问。彼正量部设所执云。灯光电等及心心所刹那生灭。我亦所许。但于色法。我本不许刹那生灭。凡有为法种类系多。何以一法刹那生灭。责余法齐刹那生灭。如此所执何以微破。答。彼自既许电光等心心所法。一切色法皆是有为同故。如灯光等刹那生灭。诸色亦应刹那生灭。即立量云。眼等诸色才生即灭。是有有故。如灯光等。此量无过。为彼能破。问。彼正量部本许中不举有法。即彼预因是有为中。故有为中。有如住相不速生灭。如灯光等速疾生灭。爰正量部自许住相为不定。敌作不定云。为如灯光等是有为故。眼等诸色才生即灭。为如我住是有为故。眼等诸色不才生即灭此不定过如何遮乎。答。有法所举眼等诸色收诸有为。中间住相被取有法。眼等诸色立刹那灭。中间住相皆被言人。何预中为不定。敌故不为过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一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二十八日)。
  问。说有为诸行生时必有因灭时定无因云。又不应谓能生之因即是灭因。其相异故此破何人云生因即灭因。云不应谓能生之因即灭因乎。答。记文云。又汝小乘立生灭两相同共一因。我今难汝意云。小乘师生灭二相同共一因。今大乘家难此一因。非能生即是灭因问。小乘设立生灭二相是同一因。有何妨难。大乘破之。答。次云其相异故。是出其妨。意云。凡相异者。其因亦异。生灭二相其相既异。因不应一。苦乐善恶色心等法相其相异故。其因各异。生灭亦尔。因不应一。即立量云。生灭两相应非一因。其相异故。如苦乐等问。或有一法。因虽是一。能生二品。如想心数能生心王。生所变色。所生色心虽是二法。从一想生。敌者小乘共许此义。故小乘者作不定云。为如苦乐等。其相异故。生灭二相非同一因。为如色心等。其相异故。生灭二相是同一因此不定过如何遮乎。又如今阿赖耶。中有一色种子。能生现行色。生自类种子。色与种子其相亦异。然此一种子能生二种法。谓色非色法。故亦作不定。为如赖耶中一色种子所生二法。其相异故。生灭二相是同一因此不定过亦如何遮乎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二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正月二十九日)。
  问。说诸行灭时无因任运灭云。由彼火等与彼诸行俱生俱灭现可得故如此云意何。答。有小乘师云。火能烧薪。为薪灭因。故灭有因今为破之。如此云也。故记文云。谓萨婆多救火是灭因。故今破云。此火与薪既生灭。不可更言与灭为因问。设虽火薪俱生俱灭。火既烧薪。是薪灭因。何灭无因。答。记文云。火与薪俱生。为非生因。既与薪俱灭。何得为灭因意云。如有二人。互相杀害。一时俱死。俱无杀罪。此中一人若命暂留。其人得罪。薪有时有火。薪尽则火灭。若薪尽火留。火有能灭用问。世间现将火烧薪。随烧薪灭。若非薪灭因。火有何作用。论次下云。唯能为彼变异生缘。说有作用记文释曰。唯能为彼变异后法生缘。说于薪作用。非为灭缘是薪作用意云。将火烧薪。为得汤等。水变为汤。云变异生问。若火非灭因。何彼木名薪。凡木名薪者。由为火所烧。若火非能灭。何其木名薪。既为火所变。其体异本相。岂非火能烧令其体变异。答。但能与彼薪为变异因耳。为火所变异故。名木为薪。非为火所灭故。木名薪也。问。为破小乘如此大乘实义如何可云。答记文释云。大乘实理。火等诸法才生即灭。无将此火能烧彼物问。现见世间。将火烧薪。何云将火无烧彼物。答。记次下云。但由外火为缘此起自心所烧变异之相故。初念火后才生。即此心识变为所烧相问。云尔意何。答。大乘一切心识所变。薪前后相皆心所变。非火所作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三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二月二日)。
  问。说有为诸行无因任运灭云。又谓坏灭是灭因。不应道理此文意何。答。此破小乘。薪遇火灭。是既诸行待因而灭。应知诸行皆有灭因。大乘即云。火非薪灭因。唯是变异因。小乘即救云。我宗别有非色非心灭相。能灭诸法。是则灭相云为彼此救。如此云也。问。尔为破此救如此云意何。答。此破文中云坏灭者。是小乘立非色非心不相应中灭相是也。名之灭因。今破意云。若汝灭相名灭因者。即违汝宗生灭同时。若生异灭相异者。即应灭相能诸行。而汝既云生灭同时。何相生法。何灭法。生灭一时间论诸行灭相。为生相灭法。鱼鲁难分别。何必灭灭法道理不成私云。灭相灭法道理不成。何须灭相能灭诸法问。设彼灭相虽非诸行灭因。彼生灭一时有何等过失。答。论次下云。若彼生时即有坏灭。便成相续断坏过失记文释云。若尔。诸行但至来生相时灭。不至现在。则有有为无为相续断坏过失意云。小乘生相云在未来。彼既生灭许是一时。如彼所许。有为诸行至未来生。即生时灭不至现在。若尔。则有有为无为法生住异灭次第相续断坏杂乱过失问。何论有为灭相为因处。更加无为出断坏失。答。于无为法。虽无四相。以离障碍不离障碍二差别故。假亦可论生住等相。若离障碍无为法显。如生相似。若障碍起无为退失。如似灭相。以此义边应有四相。若汝宗立生灭一时。无为生时。无为则灭不至现在。生住灭相相续次第而心可断坏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四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二月三日)。
  问。说有为诸行无因任运灭云。又谓坏灭是坏灭因。不应道理故如此云意何。答。基法师记云。萨婆多宗云。四相中灭是色等灭因。然彼复立。未来色等生时。虽有生相用。乃至灭相体不相离。今论主破意。约生相时得有灭故。不可以灭为色等灭因。故言与彼俱生不应理故论主破意云。汝立生灭一时。不可有别所作。如相生能生法。应灭相应亦法。如灭相有灭法。应生相亦灭法。生相生法。灭相灭法。道理不成。故汝灭相应非灭因问。设彼小乘救此破云。生灭二相是实一时。然法自性不可相滥。犹如水火一时俱有。水性能润。火性能烧。虽同一时。其性不滥。生灭亦尔。虽同一时。生用生法。有何妨难。此救何遮。答。立诚道理。可破此救可。记文立量云。未来灭相应当有用汝许已有体故犹如生相问。设彼小乘附不定云。为如生相。已有体故。灭相有用。为如无为。已有体故。灭相无用。此不定过大乘何遮。答。记文遮云。彼萨婆多立三世中名不摄无为。未来名已有。现在名正有。过去名犹有。既云已有体。即简非无为。不可将无为作不定过也私问。小乘本云。灭相法灭。是色灭因。对云尔人。立当有用。敌者作相符过。我立灭相是法灭因。即有用也。今更立量云当有用。汝宗相符又未来世虽名已有。其有体故因摄一切有体。无为也有体。何不预此因。于有体故因。不应分别未来世已有体无为法已有体故。此不定为能不定。如何遮。
  伽第五十四。遁伦记第十四。二百九十五条。第四遍造(永观二年二月五日)。
  问。说有为诸行无因任运灭云。若谓火等为灭助伴方有灭者。于灯遇等及心心所任运灭中。不可得故。不应道理此文意何。答。萨婆多部云。火能灭薪。是薪灭灭因。准之诸行皆待因灭。大乘遮云。火非灭因。是变异因。萨婆多救云。火等为助灭。灭相为正灭。故火为灭因。今为破此救。大乘如此云也。意云。灯电物及心心所。不待灭因任运自灭。色等诸行亦应自灭问。萨婆多云。诸法灭因功能各别。如灯遇等无因自灭。薪等色法必待因灭。故不可例灯电等灭。如此依救。如此依救。如何可遮。答。论次下云。若谓生彼有别功能。此等差别不可得故意云。薪等物灭灯电等灭。二灭功能不可差别。设有因灭。若无因灭。物灭作法既无差别。何以可云功能各别问。彼若救云。火为助灭。灭相正灭。如此二灭。于一薪处有灭功能。于灯电等无其功能。何不差別云灭义同。如此作救。如何可破。答。论次下云。若谓二种于一处所有灭功能。而应二种俱于两分。有灭功能。或无功能。有过失故。不应道理记文释云。若如汝所言。应火于薪处。有助灭功能。无正灭功能。灭相于薪处。有正灭功能。无助灭功能。若于彼薪火有助灭。灭相正灭薪可得灭。故云具于两分有灭功能。又复此火无其正灭。灭相无助灭。薪不应灭。故云或无功能有过失故意云。火与灭相于一薪处。助灭灭决定俱起。火与灭相可为灭因。今既不尔。火无正灭。灭无助灭。望其无边。为无功能。若定有功能。可许有功能。既有无不定。何偏有功能。有此不定过故。不应道理实问。设火无正灭。灭相无助灭。既火助灭。灭相有正义。是薪灭灭因。何火无正灭。灭相无助灭。强难无功能。云不应道理。答。世间道理。有人从者事君无阙。蒙主恩爱。乃预官爵。若其不然。或有奉仕。或无奉仕。不蒙主恩。不预官爵。如有如无。非有非无。火与灭相俱于薪处。或有功能。或无功能。如人从者。或仕或阙。不蒙君恩。从义不成。

  瑜伽论问答卷第三

地址:浙江省 乐清市 邮编 :325604
备案序号: 闽ICP备11007391号 Copyright 2011 乐清佛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s QingLianChansi